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我国需要实现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有2 4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技校毕业生和
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升学的学生,加起来近140万人;需要继续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有800万人。而我国城镇每年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 200万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和每个人实现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解决就业问题对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要意义。(9分)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
年份 |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
|
2009 |
12.4 |
9.6 |
15.8 |
5.8 |
|
2010 |
8.6 |
8.2 |
13.2 |
5.2 |
|
2011 |
10.1 |
8.7 |
13.7 |
5.1 |
注:2011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365元。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6分)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直线上扬,但人们的购房热情不减。我国居民购房的目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自住(拥有自己的住房),二是投资(通过出租或炒楼获利)。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其中供求比例和消费需求是重要因素。据统计,至2011年8月,全国空置房达到1.23亿平方米。据调查,有85%以上的人有购房欲望,却有七成人买不起房。
(2)针对当前购房热,请你为消费者提出合理建议,使他们成为理性的购房者。(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共财政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必须服务于促进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着力解决好事关城乡群众根本利益的各类民生问题,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和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政府财政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社会事业的支出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材料二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农村防灾救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材料三 近期,央行为应对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可谓动作频频,一个月内先后两次提升存款储备金率并宣布“加息”。在收效甚微后,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试图挽回经济市场的乱局,显示出了中国政府稳定物价的决心。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财政哪些作用。(6分)
(2)结合其中的一个材料,谈谈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4分)
网络词汇“给力”,在2010年红遍大江南北,2011年“伤不起”又横空出世,人们试图用更精炼的词语来表达周围的生活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很多的企业“给力”,生机勃勃;也有很多的企业“伤不起”,“不给力”,最后黯然退出。“给力”的企业一般都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注重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加强管理、兼并联合等措施,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实现“给力”,避免“伤不起”现象?(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组织高三(1)班的同学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
社区劳动力,科,网] |
现有劳动力 |
2032人 |
|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
195人 |
|
|
下岗失业或曾下 岗失业405人 |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
163人,约占41% |
|
初级技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
306人,约占76% |
|
|
实现再就业281人 |
就业企业 |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
|
就业领域 |
第二产业63人,第三产业218人 |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存在什么问题?(3分)
(2)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7分)
小明是一名大学新生。在开学前,他打算买一只手机,以便与家人朋友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准备】小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手机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距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手机的性能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出手】小明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手机只是为了联系方便,所以,功能没有必要过多;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明终于买到一款性能较好、价格适中的手机。
(1)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4分)
(2)对小明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