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是
A.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升高
B.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C.杭州至北京的高铁开通,杭州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D.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社会心态既是社会状态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社会心态是社会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有住房、医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等,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公众最缺乏公平和幸福感。
材料二 社会心态具有辐射性,渗透性,弥漫性的特点。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确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积极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合力打造。
(1)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重视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2)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各方如何合力打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12分)
(28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图表。
材料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揭示表1和表2分别蕴含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4分)请结合以上的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不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合理性和企业投资环保产业的可行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为我国政府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设。(4分)
改革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改革也始终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高速路首次免费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拥堵。有人认为应该取消免费,更有专家指出,高速路应该利用价格扛杆调控车流量,平时降低收费标准或者实行免费,假期反倒可以多收费。这样既可让利于民,又能缓解重大节假日的拥堵局面。这表明 ( )
①真理越辩越明,有用才是真理
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④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