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
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④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分)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节目创办以来的l l年间,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感动中国》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12分)
材料三 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不同、美德各异,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但他们又都拥有“爱国”“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宝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又都升华为社会共同崇尚的理念和价值。
(3)这一现象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观点?请加以简要分析。(6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2013年元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尤其是北京,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1月12日,北京市环保局继续启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内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二 2012年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关键是政府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协调起来。
材料三 历史表明,福利水平过低,人民难以合理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不一定稳定;福利水平过高,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并会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福利”亦福亦祸,人难以把握。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表二的经济信息。(5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9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太空理想的第二步。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11年的“天神合一”,在这13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步步向前。而在这一步步的脚步当中,中国的航天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与美、俄等国家40年前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寻梦、追梦、圆梦”的航天探索历程所体现的“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6分)
材料二 近年以来,温州地区出现民间借贷危机,引发了高层的关注。
图一 温州借贷渠道

注:温州63%的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76%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100万以下,且难以满足。
图二 2009年至2011年9月温州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比较.

注:2011年民间借贷最高的年利率超过了100%。我国相关法规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银行利率的四倍。——数据《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
就“民间借贷”问题,同学各抒己见。
小李认为,当前投资渠道太少了,银行存款利率跟不上物价上涨,股票市场低迷,所以,“民间借贷”就成了大家的投资选择。
小张认为,“民间借贷”为大量民间资本提供的投资渠道,为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宝贵的资金“输血”,国家应该加以扶持。
小周认为,“民间借贷”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等行为,催生诸多民间高息借贷的乱象,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政府必须依法加以规范。
(2)请运用“投资理财的选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说明三位同学所持观点的合理性。(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豚属一种小型鲸类,在淡水中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与白鳍豚(2007年8月8日,被正式宣告功能性灭绝。)并列为长江水域生物链的顶端,是目前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指示意义。不过,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等,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备受威胁。目前野生数量仅1200头左右,且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如不抓紧保护,很可能步白鳍豚后尘,将会在10至15年间出现功能性灭绝。

材料二 为避免白鳍豚灭绝的悲剧在江豚身上重演,央视公益广告发出呼唤:保护江豚,刻不容缓。大家被广告展现的江豚现状所打动,纷纷发表评论表示惋惜痛心,“看着江豚天生一副可爱笑容、你们忍得下心去伤害它们吗?”,广告更唤起了大家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界生命,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分析说明“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界生命,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哲学依据。(6分)
结合材料,从方法论角度,就如何更好地保护江豚提几点建议。(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