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意味着
①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②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要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创新经济发展理念
④要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甲、乙两国货币汇率原来为1:6,后来,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率为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甲国进口商从乙国进口原价为120元一件的A商品,用甲国货币支付为
A.16元 B.12元 C.11.1元 D.10元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试点期间,服务业整体税负由5%变为3%。试点将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等8省市和宁波。实施这一改革有利于
①优化税制结构,减轻税收负担 ②扩大税收来源,增加财政收入
③深化社会分工,体现公平竞争 ④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价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cc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 2012年1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2分)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4分)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新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企业生产者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
(2)请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党所倡导的“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的认识。(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唤着诚信与秩序,追逐着公平正义,我们又一次齐聚在3.15的旗帜下。
材料一 2013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消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对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没有做出规定。放眼《消法》走过的20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消法》的修订工作。
⑴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消法》走过的历程。(8分)
材料二 2012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注意发掘基层食品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和感人事迹。依托道德讲堂广泛开展诚信从业、相互感召的修身律已活动,并在2014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食品行业“道德讲堂”的建设工作。
⑵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开展道德诚信模范表彰和学习宣传工作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12分)
⑶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