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cc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  2012年1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2分)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4分)

 

(1)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能根据现实世界创造理想世界,因此,1910年、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3分)②意识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意识能动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3分)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梦想变为现实;(4分)④“中国梦”在过去是意识创造性的结果,今天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使梦想成为现实(4分)(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是最终得分不得超过14分。) (2)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断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教育与现代科技的作用,使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4分)(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是最终得分不得超过12分。) (3)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两点提出建议即可得分,但是总分不能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题中材料“1910年、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表明了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题中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表明了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题中材料“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梦想变为现实”表明了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原因,考查知识面较广。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文化生活角度找出我们现在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具备哪些现实性的条件,学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展开叙述。 本题要求学生给政府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出意见和建议,考查的知识点直接且简单。学生可从我国政府文化建设职能的两个方面去提建议。诸如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意识形态领域;或如发展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只要学生所提建议属于国家的文化职能方面的知识即可得分。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意识的特征及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新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企业生产者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

(2)请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党所倡导的“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唤着诚信与秩序,追逐着公平正义,我们又一次齐聚在3.15的旗帜下。

材料一  2013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消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对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没有做出规定。放眼《消法》走过的20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消法》的修订工作。

⑴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消法》走过的历程。(8分)

材料二  2012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注意发掘基层食品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和感人事迹。依托道德讲堂广泛开展诚信从业、相互感召的修身律已活动,并在2014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食品行业“道德讲堂”的建设工作。

⑵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开展道德诚信模范表彰和学习宣传工作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12分)

⑶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依据。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现实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

图1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满分5 manfen5.com

图2 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₂排放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1)图1、图2分别反映的制约“中国梦”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推进“中国梦的”的实现?(14分)

材料二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家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认识。(12分)

 

查看答案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央视评论员杨禹认为刹住浪费之风,关键从三“公”入手: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 目前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行动”正在兴起,珍视资源、反对浪费,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②刹住浪费之风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事物经过量的积累才能导致质变的发生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先导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过去30亿年里,地球生命依赖于两种信息存储分子——DNA和RNA,目前科学家 发现第三种生命化学代码——XNA。虽然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程度并不全面,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研究人员希望XNA分子能够用于医学或者工业用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真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向前发展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要服务于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