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航母style”、“打铁还须自身硬”、“钓鱼岛是中国的”… … 等2012年网络语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 … … 每个人的一小步彼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经过16载的不懈努力,2012 年7月1日,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于世界遗产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对研究人类的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 年 12 月 27日 至 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调研。李克强深入港口码头,破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冒雪探访深山农户,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问需于民,问计基层,深入倾听百姓心声,共谋发展之计。这表明我国政府
A.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C.着力解决人民的一切问题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
材料二: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唱响网上主旋律?(11分)
(2)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分析为什么“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7分)
(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2013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见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莫斯科维奇时强调指出,当前,发达国家面临突出经济矛盾,新兴市场国家也难题众多。大家应走到一起,增强互信,凝聚共识,集聚智慧,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经济金融领域的紧迫挑战。希望法方继续为高技术对华出口创造条件,交推动欧盟取消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李克强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最大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实现两花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也会激发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直面两大差距,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解决的基本途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在提高城镇化质量,并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出生态、节能、集约的城镇化路子。
(1)材料一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8分)
(3)面对材料二中反映的国内国际问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该如何积极应对?(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