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9 月加 11日,温家宝总理在布鲁塞尔接见当地华侨时就钓鱼岛问题强调指出:中华民族铮铮铁骨,主权事务毫不退让。我国就钓鱼岛问题阐述的这一立场
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②是基于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④表明中日之间的冲突已经取代了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边漫画启示我们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A.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B.努力扩大生产,把蛋糕做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2012 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151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种粮补贴”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九连增”。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
A.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B.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 冬天的空调比夏天便宜——供求决定价格
②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淘汰——诚信关系企业成败
③ 看有广告看疗效——求异心理主导消费
④ 因塑化剂事件,酒鬼洒股票连续三个跌停板——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昱,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广东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
材料二 广东精神表述语在收集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广东省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同时,广东是中国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省份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市场经济壮大以后所面临许多问题,广东也首先经历。市场经济不能只见经济,只见物质不见人。在这个背景下,“厚德诚信敏行”的社会道德显得格外重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的认识。(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知识,分析广东精神的提出及说明其对社会的现实意义。(13分)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因此,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强调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以此为契机实现固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材料二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需要政府首先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保障新入城居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合法权益;二要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四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将城镇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理论依据。(10分)
(2)有同学认为:“国家加快城镇化有利于就业,我们以后找工作就不用愁了。”请运用劳动和就业的相关知识说说你的看法。(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