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12分)

满分5 manfen5.com

 

读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11分)

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6分)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甚至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怎样打消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并说明这样做的政治意义。(10分)

 

(1)①中国必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4分) ②通过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2分)加快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员合法劳动权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2分) ③积极发挥政府财政作用,鼓励民间投资。(2分)加强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平。(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4分)政协委员们提案中的合理意见或建议,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2分) (3)①在城镇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邻里关系。(3分) ②国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4)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分)中国应让欧洲国家看到中国发展对他们也有好处,中欧存在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2分)让欧洲国家相信中国合作共赢的主张,认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分) ②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利益。(4分)避免一些国家误解和怀疑,甚至是联合起来限制中国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城镇化的相关问题,即涉及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问题,其中产业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发挥财政的作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的实现。(2)本题较为简单,知识限定很明确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把基本理论表述完整准确后,联系材料中政协委员的行为进行对应表述即可。(3)本题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现实问题,设问现实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对设问进行解读,找准知识切入点,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的问题,实际就是进行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可从公益性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组织语言。(4)第一问,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问题即国际关系问题,打消疑虑就是加强合作的问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通过上述对设问和知识的解读,组织语言即可。第二问,中国的外交行为的政治意义,可遵循由近及远最后落脚回归的思维顺序,即外交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国家利益。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业、财政的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和谐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货币也有价格,在国际上,汇率是货币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货币的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图:Q表示美元的数量,P表示美元的价格(单位:人民币),S是美元的供给曲线,D是美元的需求曲线,对图中由M1点至M2点产生的变化结果及其可能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美元贬值。原因: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发美钞,导致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上升,美元对内贬值

B. 美元贬值。原因:美国从中国增加进口,导致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增加,美元对人民币贬值

C. 美元升值。原因:中国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消费,导致物价上涨,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D. 美元升值。原因:美国对中国增加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上升,美元对人民币升值

 

查看答案

近几年,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条件,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此举有助于

①化解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②促进资本要素的流动

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④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有调查显示,约70%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网购一次,而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约为40%,荷兰、法国和瑞士约为20%。60%的受访中国内地网上购物者会绕过零售商,直接从品牌商处购买,而这一比例在英国为36%,德国为31%。以上数据表明,与这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内地未来可能在以下方面发展较快

①家庭消费结构改善

②电子支付工具应用

③本土商业品牌知名度提升

④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整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他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亚当·斯密的观点的有

①财富只能来自生产领域,应当实现“富国裕民”

②个人利益最大化,只是在与他人利益协调下才能实现

③发挥比较优势,增加本国社会财富

④“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导致无法增进公共福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作为反经济周期的工具来发挥作用的。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性操作,通货膨胀时期实施紧缩性操作。这样的“逆风行事”是

A.以经济学理论决定实践

B.把理性分析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

C.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政策

D.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