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雷锋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各地不断涌现学习雷锋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推动形成人人向善、人人行善、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材料蕴含了以下哲学道理
①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联系
③关键部分的自有功能决定整体功能发挥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中引用诗句“雏凤清于老凤声”来说明后人会比他做得更好。下列与“雏凤清于老凤声”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曾被认为是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李安却挑战技术极限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他也因此片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李安的成功告诉我们
A.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舆论
B.自我价值比社会价值更重要
C.只要创新就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D.创新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一些地方“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着手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从哲学上看,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关键是
A.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B.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C.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D.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16分)

材料二 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多处城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7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9分)
(12分)2013年4月26日,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两个荷兰卫星分配器和三颗分别由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土耳其研制的小卫星。这是中国2013年度首次航天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75次航天飞行。
然而,此前的“长征”系列发射,次次惊险,都对航天运载火箭团队提出新的挑战,由于各国所使用的技术、参数不同,可供参考的资料都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为了解决种种挑战,只能根据实际,在探索中一次次修正、复核、改进。不断完善运载火箭的故检系统,攻下全新型号。为了运载火箭万无一失,从1993年起至今,火箭团队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他们无怨无悔。
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一谈运载火箭团队如何实现火箭成功发射。(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