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
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面子文化?(9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10分)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两型”社会,发展绿色节能环保产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12.12日,据新华网报道: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后,多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统计
注:一方面,国家积极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奇瑞、比亚迪等国内知名汽车企业确立自主品牌战略,通过艰苦攻关,使其成本大幅降低,并且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更经济耐用。
材料二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存在差距、能源补给不便、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推广仍然面临着“桎梏”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多优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
材料三 前不久,中石油云南炼化项目及其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民众对周边环境的担忧。不少昆明市民对项目选址的合理性、环评报告的公开等表示不满,提出质疑和追问。事情发生后,昆明市政府通过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恳谈会、开微博、建科普馆等方式搭建和民众沟通的平台,还先后组织了两批考察团去广西钦州考察中石油炼化项目;同时,市政府也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防止在建设和建成后出现重大环境事故。
(1)上述图表反应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图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所体现的辩证思维智慧(6分)
(3)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追问,结合材料三,政府有关部门怎样做才能求得最大的公认度?(9分)
下边漫画《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腾出时间生病》的哲学寓意是
A.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B.整体的功能影响部分
C.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D.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2013年4月8日,山东大学著名学者马瑞芳做客光明讲坛谈---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聊斋》构思模式对莫言小说的影响更是随处可见。鲁迅先生评价清代短篇小说蒲松龄的《聊斋》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例如其中《梦狼》批判当时官场之腐败黑暗,说明该文学作品是
①主观的现实性与客观的虚幻性的统一
②客观现实的形式和主观歪曲内容的统一
③虚假的现象与真实的本质的统一
④主体的创造性与客体物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013年3月18日,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逝世。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中国“天下第一村”,农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吴仁宝在半个多世纪的牵挂,这位担任“村官”48年历史纪录的传奇人物,用毕生的心血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这给广大党员干部的启示是:
①牢记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和时代先锋
②坚持把民主执政作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③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投身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