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却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采取“钓鱼岛国有...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却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采取“钓鱼岛国有化”行动,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最近,日本又大肆炒作中国海军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本军舰军机的所谓中国威胁论调。首相安倍更抛出“同日本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需求”的怪论,对中国的制度指手划脚。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是依法行使自身固有权利。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是非法无效的,中方从未承认、决不接受。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只有该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只有带有政治偏见和别有用心的人才会对此恶意解读、横加指责。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

运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政府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与日本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促使中日关系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2分) 日本从上演购岛闹剧到抛出怪论,在反映出其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干涉我国的政治独立,破坏我领土完整。日本政府破坏国家间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不尊重主权国家处理与他国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既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和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主流,也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的原则,是不得人心的。(4分) 我外交部发言人的严正立场指出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享有无可争辩的管辖权。还表明我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坚持我国政府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自主权利,决不允许他国以任何借口干涉和侵犯我国内政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绝不拿原则做交易。同时,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遵守联合国的原则之一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促使中日关系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4分) 维护中日友好合作的局面有利维护中日共同的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大局。(2分) 附注:其中清晰准确概括材料并表达完整可得3分,本题总分共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限定的答题角度是“国家主权”、“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三个方面。解答本题需要从主权的重要地位、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及内容、当今时代的主题几个方面并结合材料去阐述。 考点:本题考查主权的地位、我国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上列图一和图二两幅漫画共同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的道理?(4分)

(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防止类似“被高铁”的现象屡屡出现?(5分)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

(1)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是什么?(3分)

(2)从“立法”与“守法”的角度,简要谈谈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两者是一致的?(5分)

 

查看答案

图表  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金属矿产消费比较

满分5 manfen5.com

(1)阅读图表,写出其中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简要回答政府调控和科技创新如何使中国工业化进程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摆脱资源的约束的?(5分)

 

查看答案

2004年以来,就“三农”问题,中央至今已连续发出了10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深受亿万农民欢迎的政策。这些好政策,只有真正落到田间地头、惠及亿万农民,才能发挥作用和效力。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要求,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注:“回头看”就是对已经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其政策措施要回过头来搞一次审视,看哪些落实不够,哪些需要改进完善。

(1)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体现了怎样的执政理念?(2分)

(2)开展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有是非标准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