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6—201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材料 “中国梦”是建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上的。针对图中反映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健全工资长效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出台多项政策,稳定食品、住房等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1)说明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结合材料,分析政府采取相关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12分)
材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幸福、平安的“中国梦”:健康安全的食品,清新怡人的空气,方便有序的交通,舒适宜居的环境,健全的民主法制,廉洁信任的政府等等。民众的期待就是政府努力的目标。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怎样满足民众的期待。(10分)
材料 “中国梦”激活了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梦想。但如果机会因家庭贫富而有高低、因财富多少而有先后,那普通人就不敢做梦,不敢追梦,也不能圆梦。据此,有人提出“借鉴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做法,建立同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3)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评价上述观点。(8分)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主观亮度。由此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罗阳等人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们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请运用有关经济常识论述: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工业化、城镇化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上述说法蕴涵的哲学原理有哪些(请写出三个)?(2分)
(2)请运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建设“美丽中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