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12分)

读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满分5 manfen5.com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11分)

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6分)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甚至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怎样打消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并说明这样做的政治意义。(10分)

 

(1)①中国必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4分)②通过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2分)加快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员合法劳动权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2分)③积极发挥政府财政作用,鼓励民间投资。(2分)加强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平。(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4分)政协委员们提案中的合理意见或建议,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2分) (3)①在城镇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邻里关系。(3分)②国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4)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分)中国应让欧洲国家看到中国发展对他们也有好处,中欧存在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2分)让欧洲国家相信中国合作共赢的主张,认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分)②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利益。(4分)避免一些国家误解和怀疑,甚至是联合起来限制中国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要根据材料内容,总结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和教训,针对材料中的内容加以论述。材料中的关键地方有“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就业、住房、卫生”等问题的解决。抓住这些字眼,运用所学原理分析。(2)原理指向性明确,首先要准确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再结合词云图分析政协委员们关注的就是社会现实中急需解决的。(3)是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要让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就要解决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问题。“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 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为此,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4)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与欧洲国家的交往中,如何打消他们对中国发展的威胁感。应该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让欧洲认识到和中国存在的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等。 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国际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 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2万亿元,增速为7.8%,已达到并略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5%的增长预期目标。可谓“国家年报”。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O.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  某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24分)某校高三同学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近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已腿换别人命的“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巨痛仍救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1)运用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阐述“最美现象”的价值所在。(12分)

(2)据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14分)材料一    图表一和图表二

满分5 manfen5.com

注:目前,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96%。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1)依据图表一,选出图表二中反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变化趋势的折线是     ,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8分)

 

查看答案

 (28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史海钩沉

“中国梦”的历史追溯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20分)

未来展望

“中国梦”的世纪放飞

进入2l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l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有人认为:“强国富民目标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请你运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8分)

 

查看答案

(18分) 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分析】  一例败德的突发事件,会引起一些报刊、网络及媒体的躁动和深度的追踪报道,而许多老人摔倒被扶后得到感谢的事例却难以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许多案例中倒地的老人都是弱者,他们的家庭由于没办法承担伤后的治疗费用,加上社会没有相应的医疗救助保障,于是产生了讹一个是一个的念头。目前我国对于施救者缺乏相关法律保护。

(1)结合材料,从实现人生价值角度,就如何才能“扶得起老人”提几条方法论建议。(6分)

【心灵召唤】  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的今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时代的热切召唤。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召唤?(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