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

A.②④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过分强调了人的意识的作用。①②两项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题中观点有相通之处,可以入选;③④两项未体现出这层意识,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广东省某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建设思路,综合实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弘扬村落优秀历史文化,保持农村古朴元素和乡村原始特色;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美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 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该区是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9分)

(3)有人认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摒弃传统习俗”。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6分)

 

查看答案

(27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海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珠三角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90%,而环渤海地区的这一比重已达到37.96%,位居国内首位。环渤海经济区的相对优势在于:初步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参与的海洋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促进了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第三产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区域内船舶、油气、建筑、化工、生物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产业积聚效应,装备制造业优势尤为明显;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科技人员使该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突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中国将围绕这些内容,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格局,保持海洋生态健康,与亚太人民一起探讨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合作推进发展,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

(1)根据材料一,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形成海洋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加快珠三角海洋经济的发展。(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出合理建议。(11分)

 

查看答案

下边漫画《思想的巨人,通常是行动的矮子》旨在强调和倡导的哲理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注重量的积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践第一的观点 D.树立正确价值观

 

查看答案

(24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唯心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要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2分)

(2)材料中的“三个必须”主要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路有哪些?(12分)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收入分配增长情况

                

 

2008年

2012年

5年来平均增速(%)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14045

519322

9.26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61330

117210

18.06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4761

7917

9.90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15781

24565

8.80

注:1979——2011年的33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所发生的积极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建言献策。(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