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海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珠三角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90%,而环渤海地区的这一比重已达到37.96%,位居国内首位。环渤海经济区的相对优势在于:初步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参与的海洋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促进了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第三产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区域内船舶、油气、建筑、化工、生物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产业积聚效应,装备制造业优势尤为明显;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科技人员使该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突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中国将围绕这些内容,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优化海洋开发利用格局,保持海洋生态健康,与亚太人民一起探讨蓝色经济发展模式,合作推进发展,让美丽的海洋造福人类。
(1)根据材料一,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形成海洋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加快珠三角海洋经济的发展。(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出合理建议。(11分)
下边漫画《思想的巨人,通常是行动的矮子》旨在强调和倡导的哲理是
A.注重量的积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践第一的观点 D.树立正确价值观
(24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唯心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要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2分)
(2)材料中的“三个必须”主要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路有哪些?(12分)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收入分配增长情况
|
2008年 |
2012年 |
5年来平均增速(%)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14045 |
519322 |
9.26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61330 |
117210 |
18.06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
4761 |
7917 |
9.90 |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
15781 |
24565 |
8.80 |
注:1979——2011年的33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
材料二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所发生的积极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建言献策。(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因。(12分)
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应对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新生事物,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它的首次出现说明( )
A.实践是随着认识的发展不断向前推移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
D.人类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