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五位”和“一体”之间体现了一种什么联系?(2分)

(2)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简析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过程。(7分)

 

(1)正确答案: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2分) (2)答案示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在不同时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推动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4分) 总之,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五位,是部分,一体,是整体,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首先要论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再结合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具体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表现,最后阐明这个认识过程是个怎样的过程。 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访问是一次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首访俄罗斯,着眼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访问非洲三国,着眼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出席金砖峰会,着眼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坚持走什么道路?(2分)

(2)从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看,我国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6分)

 

查看答案

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图:2010年和2012年消费、投资、出口对我国GDP的贡献率

满分5 manfen5.com

注:贡献率(%)=某因素增量/总增量×100%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运用经济常识回答,我国牢牢把握这一战略基点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掌握着真理              B.人民群众代表先进阶级利益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查看答案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练和提高。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   )

A.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是改造主观世界

B.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D.改造主观世界的基本任务就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

 

查看答案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文学创新不能离开传统,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学、不熟悉中国文化,那么创新只能是缘木求鱼。莫言的话体现了(   )

①创新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②同一事物存在着先行后续的联系

③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④创新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