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1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倡导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的行动。2007年以来这一行动得到众多国家和公众的支持。今年3月23日,南京再次举行“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然而此次南京的接力活动,用电量与往年有所下降不同,反而上涨了5万千瓦时。有市民认为,“地球1小时”活动难以继续下去,理由如下:
(1)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造成的浪费、污染不小,投入比收益大;
(2)民众参与此活动,会给民众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又一次阐述“中国梦”的内涵,指明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并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根据材料,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是什么?(2分)
(2)从唯物论角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4分)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国务院组成部门削减为25个。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
(1)从市场主体的角度,简要回答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原因?(3分)
(2)简要回答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大意义?(5分)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为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会上讲到,天下仍很不太平,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1)当今世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两大问题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一总特征?(3分)
(2)分别从国家对外职能和外交政策的宗旨两个视角,阐述我国如何应对“天下仍很不太平,发展问题依然突出”这一现状?(7分)
读图并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2)有专家粗略估算,城镇化率提高近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有逾1400万人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巨大的就业难问题。请从劳动者、政府任一视角,简要回答如何应付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难问题?(5分)
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锁定“三农”问题。中央对于“三农”的政策不断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支农”、“支农惠农”、“强农惠农”到现在的“强农惠农富农”。“三农”政策的变化反映出
①认识就是在不断战胜谬误过程中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
②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③认识是随着客观事物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④人们的认识是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