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当前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当前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2012年将有680万大学生毕业,而大学生创业人数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 ,成功率过低。本科专业中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等被亮“红牌”,被指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地质工程等“绿牌”专业被看好。报告就今年考生专业选择给出了建议。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10分)

(2)请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1)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决大学生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分)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必须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4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分) ④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和社会稳定,国家必须高度重视。(2分) (2)①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2分) ②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2分) ③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就业问题,第(1)问:考查国家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考生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角度进行分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2)问考查就业的措施,考生注意从国家和劳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考点:就业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乡建设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国家加强土地调控有利于

A.开拓市场,扩大内需                    B.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促进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查看答案

2010年3月28目,浙江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协议,以l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这体现了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技术全球化

 

查看答案

近年来,湖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整合全省优秀的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奋力打造文化强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湖北省打造文化强省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2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单日交易额达191亿元,引发一场网购盛宴。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零售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给与网络销售相关的物流、邮政、服务等行业带来了几十万左右的就业机会,对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网购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正在改变传统的购物方式,用户可以享受足不出户的购物乐趣。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材料一。(9分)

材料二:网购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但是,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往往使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和骗子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费者。因此,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让人放心不下,面对网络问题,人们只能说“爱你不容易”。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9分)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材料一: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革新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12分)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规划中国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则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运用“把握思维的奥秘”(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