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

“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③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③观点错误,实践是客观的,而不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④观点错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考点:实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机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而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而出现。这种观点

①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的条件性

②把发展的状态当作发展的趋势

③把规律的必然性当作机遇的确定性

④把物质的存在方式归结为相对静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题。

1.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②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③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④艺术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3.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曾被改编为电影,取得成功。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查看答案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A.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决定存在

 

查看答案

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内在力量,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每个人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哲学智慧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