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过去“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过去“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0分)

 

(1)(10分)①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坚持并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④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展本国经济;⑤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方针,拉动了国内需求,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每点2分,共10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10分)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第一问,分析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学生可以从我国坚持的制度和实行的一些战略方针方面考虑。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我国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第二问可以回答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等角度展开回答。 考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开放、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让人民幸福是政府工作的主题。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教育支出安排3781.32亿元,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035.05亿元,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5750.73亿元,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117.55亿元,增长2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93.84亿元,增长18.7%。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家是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改善民生的。(11分)

 

查看答案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3分)

 

查看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结合材料,分析阐释材料蕴含了哪些唯物辩证法观点。(15分)

 

查看答案

材料: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查看答案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