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

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时下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回答题。

1.据某网站调查,44%的网友选择“不会搀扶”,38%的网友选择“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一位网友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关。”材料表明: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④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扶不扶老人”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必须: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各种选择④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弊相衡取其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目前的谍战片,不管剧情怎么变化、任务关系如何复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突出信仰。《潜伏》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信仰是无底的深海。”《风声》结尾有一段旁边:“老鬼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黎明之前》中,刘新杰与谭忠恕最终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材料体现了

A.个别寓于一般之中,一般离不开个别

B.信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不竭的力量源泉

C.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二 福州从南宋开始就有了漆器,但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业的进一步发展,早年为油漆匠的脱胎漆器创始人沈少安经过反复试验,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其后辈进一步进行改进,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等颜色,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的效果。随后脱胎漆器作品还被选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声誉大振。

(2)材料二对我们发展传统文化有什么启示?(7分)

材料三 目前,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已相继倒闭,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解散,从业人员纷纷改行,原有艺人所剩无几,“印锦”、“台花”等脱胎漆器髹饰的技法也已失传,再加上工艺复杂,流程多,市场狭小,假冒伪劣产品冲击,脱胎漆器面临灭绝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存在的问题,请你为如何保护脱胎漆器提出建议。(6分)

 

查看答案

探究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上述内容后,决定开展“提高道德修养,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观点展示】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依靠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来推动,高中生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上述观点。(8分)

【重在实践】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被无数道德模范感动着,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道德模范转化为日常实际行动。

(2)为切实推动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请你完成以下活动设计。(4分)

角     度

实  际  行  动

理  论  支  撑

文 化 生 活

 

 

 

 

查看答案

2012年9月23日,《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他,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远在西北大漠,有一个以马兰命名的核试验基地,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为打造我国的和平之盾而努力。林俊德,便是马兰人中的一员,他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他把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当做毕生努力的目标。在他生命的最后3天,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发起最后的冲锋,直至去世前5小时仍坚守在办公桌前,整理国防科研重大项目的资料,把生命的全部献给祖国。这就是“热爱祖国,忠诚使命,勇攀高峰”的“马兰精神”,它激励着无数人用汗水与牺牲,铺就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

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你对“马兰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基石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