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一个原本只能卖1元钱的普通瓷碗,经设计师的妙手,成为价值几十元的抢手货;几张看似...

一个原本只能卖1元钱的普通瓷碗,经设计师的妙手,成为价值几十元的抢手货;几张看似简单的景观设计图,带动了数千万元的销售收人……2010年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依托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正发挥出强烈的全球集聚效应,吸引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设计单位等海内外创意力量落户西子湖畔。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出杭州经济新引擎。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1%,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服务业的“头把交椅”。

(1)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4)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生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出杭州经济新引擎,带动了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又要关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离不开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强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并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⑤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召开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内容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第一问,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要总结归纳材料内容,并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解读。材料反映的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杭州经济的发展,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二问,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如何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发展文化产业。学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条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反对的错误倾向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回答。 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的途径及主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应该由政府主导,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应该由市场主导,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可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国梦”最关健的不是发财梦,文化上的“自豪”与“满足”才是国人心中“中国梦”的核心。“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成为人们的共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6 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从孙子到焦裕禄、雷锋……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他们胸有浩气,腹有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为了熟记音乐节拍,许多战士将节拍写在道具、手臂上,训练时背,吃饭时背,睡觉躺在被窝里还在背,有的甚至连说梦话都在数着节拍……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这种精神?(6分)

 

查看答案

2012年7月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京召开群体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进展,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雷锋同志生活的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差。雷锋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把爱祖国、爱人民之情上升到理性的、科学的高度,以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之心看待形势,指导行动。他总是考虑如何回报祖国和人民,而从来不停留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索取上。这岂不就是我们今天提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个地方、每个岗位上都敬业奉献、锐意进取,让自己的生命处处发光。在岗位之外,他也时时处处坚持“从小处动手,从大处着眼”的行动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雷锋出差几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忠诚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这岂不是时代精神?

(1)结合材料,谈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6分)

(2)雷锋的思想和行动对今天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某省人大调研组在调研报告中提出,本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建议鼓励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技艺的挖掘整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本省的文化品牌,实现本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推进该省文化强省建设。(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