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届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应该由政府主导,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应该由市场主导,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可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国梦”最关健的不是发财梦,文化上的“自豪”与“满足”才是国人心中“中国梦”的核心。“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成为人们的共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当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6 分))】

 

(1)由政府主导的理由有: ①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2分) ②坚持由政府主导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2分) ③坚持政府主导,才能够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2分) 由市场主导的理由:①发挥市场优势,引导资源投资文化事业。(2分)②有利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2分)③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增强竞争力。(2分)(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 (2)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每点2分,答到3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建设文化强国这个中国梦为材料,从两个题目上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识记和理解。第一问,学生要明确选择一个观点,并利用所学内容分析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如果选择由政府主导,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有利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对不同性质的文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选择由市场主导,可以从发挥市场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创新等角度回答理由。第二问,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课本基本内容的识记考核,学生可从坚持的指导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角度回答。 考点:文化建设由政府主导、文化建设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从孙子到焦裕禄、雷锋……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他们胸有浩气,腹有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为了熟记音乐节拍,许多战士将节拍写在道具、手臂上,训练时背,吃饭时背,睡觉躺在被窝里还在背,有的甚至连说梦话都在数着节拍……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这种精神?(6分)

 

查看答案

2012年7月4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京召开群体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进展,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雷锋同志生活的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差。雷锋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把爱祖国、爱人民之情上升到理性的、科学的高度,以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之心看待形势,指导行动。他总是考虑如何回报祖国和人民,而从来不停留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索取上。这岂不就是我们今天提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每个地方、每个岗位上都敬业奉献、锐意进取,让自己的生命处处发光。在岗位之外,他也时时处处坚持“从小处动手,从大处着眼”的行动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雷锋出差几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忠诚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这岂不是时代精神?

(1)结合材料,谈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6分)

(2)雷锋的思想和行动对今天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某省人大调研组在调研报告中提出,本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建议鼓励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技艺的挖掘整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本省的文化品牌,实现本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推进该省文化强省建设。(12分)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全会决议的依据(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