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个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近日来经过考古发掘,专家认可了在扬州市发掘的隋炀帝陵为隋炀帝真墓的消息。此前公布的被误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隋炀帝陵距此约6.5公里。隋炀帝陵的真假最终还是由实践来检验。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意识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