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前一段时间,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知识链接: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一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谓的“日货”,已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

(1)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6分)

(2)对于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有人认为,“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该观点。(6分)

 

(1)①实践具有历史性,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十世纪上半叶,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相对简单,“抵制日货”易于达到目的,而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关系相互交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抵制日货”的效果。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抵制日货”的认识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 ③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抵制日货”容易发生且易于达到目的,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应该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4分)示威游行,如是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行为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1分)因此,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1)问考查对认识论整体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认识论的内容: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发展等。本题答案的组织要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理论要点。运用实践的基本特征、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等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知识分析“爱国”行为如果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 考点:认识论知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台湾的诚品书店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全台湾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6分)

(2)运用唯物辨证法观点阐释诚品书店经营之道。(6分)

 

查看答案

自2003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1)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6分)

(2)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精确控制下,飞船进入预订轨道,并先后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试验。10月17日,飞船按预定计划顺利返回。材料表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辩证的否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B.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其实质是“扬弃”,即抛弃旧事物的所有内容 D.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有保留

 

查看答案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人的认识由实践决定                    B.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C.物质决定于意识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