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台湾的诚品书店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全台湾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6分)

(2)运用唯物辨证法观点阐释诚品书店经营之道。(6分)

 

(1)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2)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诚品书店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精致阅读空间,展示阅读价值,延伸阅读活动。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诚品书店除了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和展现阅读价值外,还长期举办各种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 ③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诚品书店连锁经营,因地制宜不等同于复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应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等方面分析,注意联系材料分析。第(2)问唯物辨证法观点,运用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分析。注意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唯物辨证法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2003年起,教育部分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6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1)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6分)

(2)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试题内容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精确控制下,飞船进入预订轨道,并先后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试验。10月17日,飞船按预定计划顺利返回。材料表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辩证的否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B.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其实质是“扬弃”,即抛弃旧事物的所有内容 D.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有保留

 

查看答案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人的认识由实践决定                    B.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C.物质决定于意识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查看答案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中,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

①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               ②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