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接地气”,是一种工作目标、工作路线,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
材料一: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0分)
材料二: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政策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6分)
2012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2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民道德素养却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考察”等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标签被贴到了中国人的脸上。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8分)
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还有中国所在的亚洲,中国文艺风景无处不在。中国戏曲、歌舞、杂技、影视、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而莫言获得诺奖,则使得中国文化2012年在全球更加令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中国文化,说汉语,看京戏,穿唐装,过中国春节,用筷子吃饭……截至2012年年底,孔子学院在世界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注册学汉语学员总数达65.5万人。此外,有76个国家的400多所大学正申办孔院。德国歌德学院主席雷曼评价说,孔院仅用8年就走完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这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奇迹。孔子学院花开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试析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花开世界的原因?(10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引用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后有“清谈误国”之说;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筹谋复兴之路,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主要强调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C.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D.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中国计划于2013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飞行试验任务。这反映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能够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最近,“高富帅”、“吃货”、“元芳,你怎么看?”等流行语爆红网络,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