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各地陆续发起了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活动;然而在游行过程中极少数市民无视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造了打砸商店、焚烧日系车辆、甚至殴打在华日本人等不和谐事件。
(1)请运用公民的有关知识,阐明你对上述事件的态度。(8分)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来了,还要不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不是大家都应该学?雷锋精神是否过时?……针对这些质疑,某企业开展了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大讨论,并组织了“全员创先争优学雷锋,为民服务见行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企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济意义。(6分)
“蹲点”、“一线”、“民情”,这些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2年1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回答题。
1.李克强强调:改革要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扫雷,要排除荆棘,要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④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李克强不完全赞成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并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下一步的改革更多方面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下列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改革就是培养人们面向现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有网友表示,自己一个人基本不闯红灯,但看到别人都闯红灯,自己也就跟着闯了,法不责众。“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映了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 D.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有专家认为,能给病人服用价格低廉、无任何副作用的安慰剂而又能起到疗效,自然是一桩美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安慰剂未必能起到真正又持久的疗效,而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却被耽搁了。人类对“安慰剂效应”认识的转变说明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远止境的
③认识具有相对性,认识总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真理具有差异性,人们对同一对象会存在多个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