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举行。曲阜充分利用“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优势,提出“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口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影响政治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国际孔子文化节”提升了曲阜市的文化品位,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考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说明
①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
②民间艺术元素决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材料一: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74张选票,连任总统已成定局。他在推特上发文感谢选民。
材料二: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奥巴马获得连任后仅仅一周时间,美国各地的50个州均有民众纷纷签署请愿书,请求白宫允许他们的州从联邦中分离出去并成立新的政府。截至13日午夜,美国已有66万民众在发送到白宫“WethePeople”官方网站上的69份独立请愿书上签字,使这一事件成为近日美国最大的新闻。
有人说,与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相比,美国民众更加关注总统大选。你是怎样认识这种现象的?(8分)
11月19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文物保护专家提醒,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最没文化”的表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古城重建热”的原因,并说明专家认为“最没文化”的理由。(9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1年11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8分)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利器。山东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重点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重点研究农业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大力发展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农药、海洋农业、生态农业等涉农新兴产业。
(1)揭示材料一(图)所示经济信息。(4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企业经营者投资涉农新兴产业的合理性。(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