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 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2万亿元,增速为7.8%,已达到并略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5%的增长预期目标。可谓“国家年报”。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O.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 某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12分)

 

(1)信息:①2012年我国GDP、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且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速也快于城镇居民;(1分)自2008年起,我国基尼系数逐步回落,(1分)但仍存在较大收入差距,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任务紧迫。(1分) 措施: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⑤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答到其中4点即可,每点2分,但该题总分不超过8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工业化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并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变化,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三次“浪潮”已经和必将极大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次“浪潮”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中国农村三次“浪潮”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每点2分,共8分) (3)①“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美好乡村。②“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③“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④“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每点3分,共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表材料题,第(|)问要求学生描述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说明的经济问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先看再比后升华。”看强调看全信息,包括表头、表格、小注,比是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就本题来看比较。后升华强调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本质问题。再指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第(2)问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 第(3)问是分。分析文化意义可从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美好乡村。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几个角度分析即可。 考点: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高三同学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近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已腿换别人命的“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巨痛仍救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

(1)运用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阐述“最美现象”的价值所在。(12分)

(2)据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图表一和图表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注:目前,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96%。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1)依据图表一,选出图表二中反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变化趋势的折线是    ,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8分)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史海钩沉

“中国梦”的历史追溯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20分)

未来展望

“中国梦”的世纪放飞

进入2l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l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有人认为:“强国富民目标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请你运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8分)

 

查看答案

2000 多年前,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大同理想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选自《十八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叙述)

(1)结合研究材料二与材料一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谈谈你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解。(12 分)

(2)有人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进行科学的领导。”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 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为推进教育公平,国务院要求各省(市)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江苏、黑龙江等省以开放心态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受到社会好评。但也有部分省(市)出于地方利益考虑,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源利益难调等理由,让这项关乎众多考生和家庭利益的政策,迟迟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对此,有网友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决定是否实施异地高考。”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性。(10分)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结合材料分析网友观点的错误之处。(8分)

材料二 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

(3)谈谈你对材料中“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的哲学思考。(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