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史海钩沉

“中国梦”的历史追溯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20分)

未来展望

“中国梦”的世纪放飞

进入2l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l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有人认为:“强国富民目标应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来实现。”请你运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8分)

 

(1)第一小问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3分)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学典籍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分)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独领风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中交流。(3分)(2)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分)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3分)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分) 第二小问①该观点是片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2分)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富民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3分)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富民强国必须注重公平分配,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生机和活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论证问题的能力。审读第一小问实质是两问,一是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审清两问再做。中华文化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发展观从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趋势等知识回答。第二小问限定知识范围是运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题型是评析题。先指出观点片面。运用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进行评析即可。 考点:中华文化特征,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0 多年前,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大同理想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选自《十八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叙述)

(1)结合研究材料二与材料一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谈谈你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解。(12 分)

(2)有人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进行科学的领导。”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 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为推进教育公平,国务院要求各省(市)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江苏、黑龙江等省以开放心态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受到社会好评。但也有部分省(市)出于地方利益考虑,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源利益难调等理由,让这项关乎众多考生和家庭利益的政策,迟迟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对此,有网友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决定是否实施异地高考。”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性。(10分)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结合材料分析网友观点的错误之处。(8分)

材料二 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

(3)谈谈你对材料中“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的哲学思考。(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12分)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 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2)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两点理论依据。(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上半年广东省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

区域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珠三角

6.9

10.2

11.4

8.9

东翼

14.7

11.1

13.6

13.2

西翼

9.2

19.1

10.7

16.3

山区

10.1

14.5

10.6

9.3

注:广东省委在学习十八精神时结合广东实际达成共识:广东省在加快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战略转移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碧水,既要殷实的生活水平,也要美丽的绿水青山,为美丽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广东改革开放实践也证明:广东在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中,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广东省“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碧水,既要殷实的生活水平,也要美丽的绿水青山”提几点合理化建议?(8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说明各民主党派应如何“为推动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中多作贡献”?(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24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在具体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却犯过不少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党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单是党章,从“二大”至“十七大”就制定过八部、修改过七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1分)

(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党章的修订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1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