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

材料一 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很快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社会发展已经从“大喇叭时代”进入了“网络麦克风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就像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

材料二 谈到网络舆论,可以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网络保障了公民的表达权,促进了信息的公开和自由流动。另外一种声音认为网上充斥着不实言论和极端情绪,容易误导公众,撕裂社会。

(1)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网络公共舆论兴起的政治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利用网络舆论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哪些原则。(12分)

 

(1)①网络公共舆论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网络公共舆论的兴起有利于保障人们的政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3分)②网络公共舆论的兴起有利于加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改进他们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3分)③网络公共舆论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丰富了我国的民主形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3分)。(2)①在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文明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误导公众,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4分)。②在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散播不实言论和极端情绪。(4分)。③在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不能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网络公共舆论的兴起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意义时,可以从保障人们的政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民主监督加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改进他们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丰富了我国的民主形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三个角度回答,第(2)问实质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依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考点:网络公共舆论兴起的意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州市有不少网吧,其中上网人员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这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不多,而玩网络游戏、沉湎于聊天的却较多。

(1)郑州市政府准备召开“限制网吧营业时间”的听证会,你认为应邀请哪些代表参与此听证会?(4分)

(2)在听证会中,各方代表展开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老师和家长要求又高。我们在网络上很自由,想怎样就怎样。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就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律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启动。据此回答。

1.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2.在上述材料中,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A.审议权           B.决定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查看答案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属于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①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中央     ③司法机关    ④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已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据此回答题。

1.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应该

A.认真履行制定法律的职能                B.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C.逐步淡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D.扩大政府的职权范围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改革能

A.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B.铲除腐败根源

C.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D.更好地维护我国的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