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  “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有的国家通过“母亲节”、  “父亲节”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10分)

(2)请就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1)重视传统孝道伦理①有利于弘扬家庭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4分)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③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分) (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履行传统孝道;②立足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行动上积极践行孝道;③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传统孝道的时代内涵。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积极推广孝道伦理为背景材料,第一问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学生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的理解。孝道伦理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孝道,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塑造人生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第二问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孝道伦理,要注意体现所学的方法论。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坚持辩证的否定等方面回答。具体做法要提出来,同时指出蕴含的方法论要求。 考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法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 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 5 亿,占网民总数的48. 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查看答案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哲学依据并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美丽中国”提出的意义(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常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12分)

 

查看答案

2012年2月3日,2011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评选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