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2分)

 

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⑵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⑶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⑷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企业发展开辟第二曲线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分析。第二曲线的开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发展的;第二曲线的开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是随意的,即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企业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的转变要把握好时机;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依据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运用合适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发展的普遍性、客观性、质变和量变关系、发展的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 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 5 亿,占网民总数的48. 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查看答案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哲学依据并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美丽中国”提出的意义(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常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12分)

 

查看答案

2012年2月3日,2011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评选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查看答案

2012年6月14日,历时一年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活动在翻尼歌剧院落幕。“中国文化年”活动以“感受中国”为主题,将中国优秀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学、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集中介绍和展示给澳大利亚民众,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中澳文化交流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