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但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悬殊。在2012年1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但收入分配差距却日益悬殊。在2012年10月17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将在第四季度制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据参与该方案制订的人士处获悉,“如果进展顺利,明年3月前会对外公布。”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它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财政部、人保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参与制订。作为收入分配改革中重要内容的《工资条例》,曾被公众寄予厚望,但在2010年上报国务院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这一条例争议较多,在一些垄断行业的强烈反对下已经“夭折”。推动了八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不时传出即将出台的好消息,但也间或有一些让人倍感艰难的信号出现。事实上,胎动八年之久、正式出台已闻楼梯响却总确定不了具体时间,已经说明改革方案背后利益博弈的艰难。

(1)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出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哲学依据。(12分)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既然公众期待为何又如此艰难?(8分)

 

 (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目前经济迅速发展、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悬殊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出台政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4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4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是自觉遵循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变化规律的表现。(4分) (2)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4分)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事物,总会遇到旧事物顽强抵抗,其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点,第(1)问:考查唯物论,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的是辩证法,看似范围比较大,但是考生仔细分析提问,可以确定主要的知识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考生结合材料详细作答即可。 考点:唯物论与辩证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辨析题

2012年中秋国庆节期间,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首次施行。该政策降低了公众出行成本,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在节假日期间驾车外出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刺激国内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施的过程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高速路”变“龟速路”,“高速公路事故频发”。各大景点“爆棚”、不少景区濒临“塌陷”、景区找不到厕所、应急预案缺失……对此,有人认为,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太多,时机还不成熟,应该废止。

请你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辨析。(10分)

 

查看答案

下列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价值取向相同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

将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利于“忠孝”等传统思想的传承。“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臣子对君王.子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不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履行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查看答案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一些城市的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国务院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促使房价增幅回落。这体现了政府力求实现( )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B.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C.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统一              D.中央与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查看答案

2012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面对全新的历史改革方位,改革者当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的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因为(    )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

②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只有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