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 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年12月30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正能量”位居榜首。但今年最为火爆的“屌丝” “蛋疼”等因其格调不高不在其中。对这一事件认识错误的是( )
A.这表明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 B.“屌丝”等词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
C.低俗是不被社会所认同的 D.流行不一定能成为经典
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师的话说明( )
A.事物的变化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静止 D.实践
著名的芦宾之壶,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