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主观能动性 D.可知性
“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A.物质的客观性 B.意识的能动性
C.事物的规律性 D.实践的历史性
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本纲要立足于世界发展新特点和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对当前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试分析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1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