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本纲要立足于世界发展新特点和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对当前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试分析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14分)
材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4分)
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校、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市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社会融合组织,社会融合组织是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共建性、公益性、融合性等特点,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模式使宁波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宁波人”、“新市民”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简要分析宁波外来人员称呼的改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 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
④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