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背景材料: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中国北京。 ...

背景材料: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中国北京。

辨题: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10分)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是相对静止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绝对不运动。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因此,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试题分析:做好辨析题关键是找出辩点,答案要全面,既要回答题目的合理性,又要回答其错误并改正,还要回答解决问题的措施。本题辨析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可知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10分)

 

查看答案

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⑤形而上学

A.①一②一⑤       B.①一②一④        C.①一③一④        D.②一③一⑤

 

查看答案

从哲学上讲,“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是( )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查看答案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查看答案

2012年高考前,不少网站出现了“考神”主页。“考神”全称“考试必过神”,高考前不少考生拜了“考神”。从世界观上看,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地( )

①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与人生的主宰  ②认为宇宙与人生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受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来想问题、办事情 ④相信艰辛努力+“考神”=成功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