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直到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治理沙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实践证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结合材料,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12分)

 

①人们对治理沙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许多有益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从“视沙漠为害”到提出“沙漠是资源”,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实践证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人们总结了“沙产业理论”,目的就是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这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在“沙产业理论"的正确认识指导下,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这体现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2分)③从“视沙漠为害"到提出“沙漠是资源",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动力)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等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率先发展的地区,在行政改革的道路上继续领先全国一步,他们善于“从剖析矛盾入手,以科学民主行政解题”,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不断破解各种矛盾冲突中获得新的发展。该省推行“幸福指数”,他们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最重要的行政考核指标,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打通城乡间的生产要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分析广东省的有益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启示。(9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21世纪,某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4年该市政府做出决策,启动“城市绿色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自燃技术等,该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前些日子,央视称转基因大米曾两次在华进行试吃试验,此消息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用1 6年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对农业经济带来无法纠正和弥补的副作用。目前,美国转基因研究正从“挑战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材料说明对待转基因研究要坚持

①辩证的否定观       ②实践的观点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2年针对日本的所谓“购岛”闹剧,中国一直保持捍卫钓鱼岛主权的鲜明态度,并警告日本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C.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查看答案

2012年“十一黄金周”给开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堵”。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我国等个别国家,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堵车现象,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等。这种现象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