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某中学围绕“经济建设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辩论赛。 正方观点:民族精神...

某中学围绕“经济建设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辩论赛。

正方观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反方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你赞同哪方观点?并说出文化生活的理由。(13分)

 

赞同正方观点(1分)(赞同反方观点判零分) 理由是:(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辩论赛的形式考查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审读正方和反方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很明显我们应支持正方观点。回答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可。 考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

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十六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

十八大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查看答案

材料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9分)

(2)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城镇化质量,避免“快而不优”,“大跃进”式的推进,切忌“贪大求洋”、“千城一面”,粗放发展。试就此对我国城镇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多次提及改革。如果改革成功,中国不但会进入更均衡的增长轨道,还能够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其中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①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调整了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 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十八大确定的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关于全面小康表述的差异,说明了

①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陈嘉庚把一生的资产都用作办教育,只是为了体现一种人生境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着“我毕生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人生理念。陈嘉庚的事迹说明

①人生理想通过实践就会变为现实                  ②在实践中发展深化认识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