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这是《桓公知士》中...

“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这是《桓公知士》中,齐桓公对大臣们阻挠任用宁戚为齐国大夫所做出的答复。齐桓公坚持将宁戚“以为卿相”,并在其辅佐下成就了霸业。这则故事启示人们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要

A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C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抓住主要矛盾

 

C 【解析】 试题分析: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小恶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大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因“小恶”而忘“大美”,说明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10分)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思路。农业现代化,政府有望加大扶持力度。

材料一:2011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表

农业科技贡献率(%)

每万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

发达国家

中国

发达国家

53

70—80

1.7

40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2009年提高到48%;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比较优势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的基础,而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2)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增收的意义。(9分 )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的角色。(11分)

 

查看答案

漫画《成功靠四人》(“四人”是指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的哲学寓意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恰当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3D打印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专家认为,3D打印技术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代表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动向。材料表明:

A.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C.创新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D.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查看答案

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有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