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的知识,简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二,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阐释我们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4分)
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首位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新华社12月23日播发长篇人物特稿,回顾了习近平的成长经历和从政之路,并摘录了他在谈论某些问题时的观点。
阅读下列表格,分析习近平谈话要点体现的哲理。(8分)
|
习近平谈话要点 |
体现的哲理 |
|
[例]谈外交: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
|
谈为官: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 |
|
|
谈金融危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
|
|
谈港澳团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
|
|
谈人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子的人自己才知道。 |
|
15年来,他扎根山区,每天步行46公里崎岖山路,为仍未完全通公路的村子里7000多山民服务。15年,他走过18万公里山路,帮乡亲们代领汇款达60余万元、运送邮件超过100万件,没有一次差错。 他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拐杖信使”,被各大媒体誉为“最美绿衣信使”的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双河邮政所的邮递员张美冲。回答题。
1.张美冲在投递邮件之余,帮乡亲们缴电费、买肥料、捎带生活用品,成为孤寡老人的“希望”,体现了邮政人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和自我价值。张美冲的事迹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山路难行,张美冲15年穿坏了300多双解放鞋、近百双高筒胶靴,背烂了80多个邮包。邮路上,他数次面临滑坡、泥石流等生死考验。可他一直扎根边远山区,忠诚地坚守岗位,无怨无悔地为村民们服务。这表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
①社会提供艰苦的环境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定的理想信念④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为了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多样化的消费需要,中国农艺师从国外引进了多种新品种蔬菜,根据引进地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成功引进国外蔬菜品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及其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从2012年10月开始,国庆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及其连休日,全国收费公路对七座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对国家出台的这一惠民政策,有赞成,有反对。国庆节首次实施,出行者得到了免费的实惠却又遭遇公路大拥堵,对此一些不在乎通行费的人得出“免费是祸首”、“还是收费好”的结论。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可能彻底解决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绝对真理
③受主体因素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可能一帆风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2012年武汉市惠民“十件实事”之一,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文化五城”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由市文化局具体实施,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丰富的文化生活。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正确的价值观源于科学发展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人民利益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