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收入分配公平关系社会稳定。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的收入分...

收入分配公平关系社会稳定。从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今年下半年出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6ec8aac122bd4f6e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  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 .4%下降到39 .74%;企业盈余占G D 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  某校高一(2)班的学生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就“做蛋糕”与“分蛋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小王同学主张当前要首先“做大蛋糕”, 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小李同学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把蛋糕切好”, 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分配上的公平。

(1)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几点建议。(12分)

(2)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实际简要说明理由。(8分)

 

(1)问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4分) 建议: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制度保证。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⑤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整顿分配秩序。大力推动政府减税,减轻企业和劳动者负担。⑥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答出四点可得满分,各2分) (2)【答案一】赞同小王同学观点。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水平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②生产决定分配,经济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当然也有助于解决好分配问题。 【答案二】赞同小李同学观点。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已经为解决好分配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分配反作用于生产,收入分配不公,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影响经济发展,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答案三】两个同学的观点都不赞同。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③我们既要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又要落实分配政策促进公平。(共8分) 【解析】本题属于图表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也是高考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图表的分析基本思路:纵向看变化,横向看结构,综合看发展。材料一、二既有图表又有材料二者相结合。笫(|)问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强调学生的审题能力。为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几点建议。实质是让学生回答如何促进社会分配公平。结合课本只是回答即可。第(2)问具有开放性,可以赞同两个同学的也可一一赞同说明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缺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30.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今天,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创造了9.58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查看答案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查看答案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