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
|
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
|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
|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论述表明 ( )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
C.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说 明的哲学道理是(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任何事物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 )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
|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
|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