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C.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D.不同事物的各有其特点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它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哲学上论证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秩序的必要性。这说明( )
A.哲学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B.哲学通过批判旧社会、旧思想的弊端而更新人们的思想
C.哲学能够唤起人们的科学精神
D.任何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下列有关实践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动物也有实践活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