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

材料一: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新的发展观的提出和发展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重大的理论创新。从认识论角度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1)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人的认识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停留在某一层次、某一方面、某一阶段,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新的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深化。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自己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按照规律办事,正确而及基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什么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查看答案

材料:“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隐藏在现象之中”。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首都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但在国庆前夕,北京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为了保证国庆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使用科技手段,成功地进行了“人工驱雨”作业,为国庆盛典提供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试分析“人工驱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

我国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的药品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主要启示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要有创新精神,坚持自主创新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认识分别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是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循环 ③某某同学长得很帅 ④某某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⑤王明的教条主义  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⑤是感性认识,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B.①③是感性认识,②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C.①②③是感性认识,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D.③⑤是感性认识,①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