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了“金融海啸”,迅速波及世界。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温总理说,中美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保持美国经济金融稳定,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中方愿与美方加强协调与配合,克服困难,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材料二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一揽子计划。一年以来,各项措施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很严重,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仍是主攻方向。

材料三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及其前后,奥巴马呼吁中美乃至全球同舟共济,应对这场空前的经济金融大危机,并一再声称自己不搞“保护主义”。今天,奥巴马冒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险批准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着实令世人难安。中国分量荷载的是世界的期望,彰显的是中国拥抱世界、融入全球的渴求与决心。

1.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说明了什么?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基本理由。(12分)

2.分析中国与美国加强包括金融在内的各项经贸合作的经济学依据。(10分)

3.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目前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10分)

 

1.①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分)②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4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世界各国不能“各顾各”,合作应对危机,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4分) 2.①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下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6分)②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将带来的打击和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1分)③中美加强合作,有利于为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提供经验;有利于增强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共同战胜困难;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3分) 3.①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创新步伐;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增加就业。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发展国际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10分) 【解析】 1.第一问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设问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审题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了“金融海啸”,迅速波及世界,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这使各国合作的同时,也使一国波动会殃及他国。 第二小问主要考查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际形势和背景。各国在金融危机问题上形成合作的国际关系,是基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以及当时的国际背景、形势(两大主题、多极化等)。 2.本题属于原因依据类主观题,考查经济生活中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中国与美国经贸合作的依据要从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国际经济背景和形势以及对我国的意义等角度作答。 3.设问属于方法措施类主观题,属于综合考查经济生活的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分析主体,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调整转变)、社会(保障、设施),这些都是针对国内的措施,还要分析针对国际的措施(交流合作、出口、反倾销和贸易保护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9年4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时强调,中方愿与日方共同努力,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问题或分歧,尤其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不断夯实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确保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回答34--35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②我国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③政府积极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胡锦涛主席的上述意见体现了(    )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优点              ②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中日两国不存在利益冲突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回答32—33题。

1.2009年6月7日(藏历四月十五日),在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民众心中是佛吉祥日,藏语为萨嘎达瓦节。从凌晨到午后,拉萨古城内外至少有十万名的信众在转经、施舍、放生、过林卡,在交通民警的引导下,信众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井然有序。材料说明(    )

①我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民族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 

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全国赫哲族人口有4000多人,但目前能用赫哲语交际的最多不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稍微能讲一些赫哲语的最多不超过50人。我国政府为了使这一语言得以留传,采取兴办民族教育等多种措施加以抢救,这充分说明(     )

A.我国各民族实现了教育文化的繁荣   

B.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正在日益融合

C.共同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     

D.我国各民族在使用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查看答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回答29—31题。

1.某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设立了多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方面的作用,逐步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该区还计划将联络站的工作情况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并探索将代表接访纳入调解体系。这一材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与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C.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D.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具体应用法律时作出的解释(即司法解释),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这说明(    )

①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人大常委会的权力不断扩大 ④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纳入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提案权,但又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在于提案(    )

A.通过后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B.是否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C.是否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D.是否可以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查看答案

据统计,10多年来,我国百姓生活发生了十大变化“鼓起来的钱袋子,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热起来的假日旅游,长起来的人均寿命, 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回答26-28题。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B.我国居民消费越来越科学、理智

C.我国居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D.我国居民的消费以发展与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2.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1990年城填为54.2%,农村为58.8%;2008年城填为37.9%,农村为43.7%.这表明(    )

A.用在食品支出方面的消费已逐步增加

B.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偏低

C.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D.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上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    )

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4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就《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此次听证会是首次以市人大常委会名义组织的立法听证会,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物业服务重点、热点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回答24-25题。

1.社会各方面的代表参加听证会,是在行使公民的(     )

A.质询权             B.检举权           C.监督权               D.选举权

2.举行立法听证会的做法,体现了我国国家机关(    )

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