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07·江苏单科,38)材料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

(2007·江苏单科,38)材料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材料二  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了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材料三  目前江苏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三创”活动仍然受到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如把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视为“异类”,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愿冒险;民众性创新创业的机制尚不完善……

材料四  2006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入的领域外,民营经济都可平等进入。这条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这条措施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可以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

(1)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

(2)比照材料四,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角度就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各提一条建议,并简要分析说明。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不同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创”精神是江苏改革创新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弘扬“三创”精神,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对于推动江苏改革创新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参考答案示例: 例1: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员工既以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又以自己的专利、新技术入股获得收益。这体现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道理。这一建议的实行可以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例2: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体现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道理。这一建议的实施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汇聚群众的智慧,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解析】本题属综合性论述题,以时政材料为依托,从经济、政治、哲学多角度考查。答题时在综合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具体审清每个题干要求,从知识范围上弄清所考查的内容,第(1)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弘扬“三创”精神的原因。原理较为明确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注意表述时应结合材料。第(2)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但绝不能任意发挥,要紧扣材料所给信息提示提出建议,并作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7·宁夏文综,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 484万人、4 251万人和2 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 404万人、1 569万人和1 572万人。

材料二 

表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东部

11 334

12 811

14 159

16 207

18 217

23 768

中部

5 982

6 395

6 691

7 757

9 481

10 608

西部

4 687

5 007

5 473

6 187

7 219

9 338

注: 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材料三  据报道,2007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

(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

 

查看答案

(2008·天津文综,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已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作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材料二  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2001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 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有信心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理由。(要求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2008·江苏单科,35)为调整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公布,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民意调查。 经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有人说,政府在颂布该办法前广泛征求意见,没有必要。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2)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2008·广东单科,40)材料一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受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三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三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查看答案

(2005·江苏单科,11)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