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就是在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
从哲学角度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以及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分)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通过现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综合考虑生态、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了重建总体规划。一年来依靠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材料蕴涵的哲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③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④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此论断说明了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劳动群众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推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
“忠”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专制等级社会,“忠”往往意味着臣子无条件效忠皇帝和儿女无条件服从父母。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表明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